返回網站

[認真看] 意寓深刻的「吃」:大推《天皇的料理番》

李長潔

原本帶著看芭樂日劇的心態來看《天皇的料理番》,覺得不過就是殺殺時間的俗濫歷史劇,談著日本歷史中的一名御廚秋山篤藏,並不十分專心觀看。但隨著劇情的逐漸深入,每一集《天皇的料理番》都深深地打動著本人,工整無比的劇情鋪成、攝影運鏡,計算精準的情感波瀾,所有細膩如文學與熱血如漫畫般的描寫元素,組構出令人微笑、吃驚、揪心、若有所悟的情節,它們仔細地拍打著澎派心脈。這就是日劇的匠心,值得專心的品味。

冒昧地試圖用一些粗造的分析來解釋對《天皇的料理番》的喜愛。主要分為「文體類型」、「時間感」、「感情動力」、「意識形態」、「本體論」五個部分來做說明本劇的論述特色:

.
(一)傳記體類型:意義的操作與凝縮

傳記故事並不是最受觀眾歡迎的文本類型,但永遠都是最常夾帶深刻價值的文本。這種傳記體回憶錄總是被做為某種認同感的組構,在回憶中揀選「適合的」符號來組織敘事,表面上看起來是最具真實性的「歷史」,但實則是充滿故事性的「虛構」。光從《天皇的料理番》一劇名,就可以感受到日劇對意義的凝聚,中文翻譯作「天皇的御廚」其實並不達意,「天皇的料理番」指的是「幫天皇煮飯的」,結合了該時代背景,應該是強調主角為如神般的天皇做菜,而自己只是一名「不重要的公務員」。而對照了最後一集日本進入二戰,日本的神系體制崩解,遙遙呼應著「戰後70年」的2015年,一切都是不勝唏噓,沒有一件事是不會煙消雲散的。

.
(二)四季分明的時間隱喻:流逝感

緊扣著「煙消雲散」,這個傳記的目的同時也在說明某些價值的永恆存在,所以,《天皇的料理番》刻意製造鮮明的時間秩序,透過青年、中年、老年的人生階段,透過春夏秋冬的輪替。尤其是四季分明的輪替,《天皇的料理番》運用了鮮明的時序象徵,像是「紫陽花開」、「下雨」表示六月初夏雨季,緊接著「楓紅」、「落葉」表示九月入秋,四季的時間象徵時快時慢地切換,製造流逝感,時間成為一種社會敘事,呈現為每個人的心靈本質,生命中難以抗拒的節奏。

.
(三)情感波瀾:二次流

而劇情的鋪成也隱含一種節奏感,尤其是,非常精準的,在每一集的三十分鐘附近,都會有一個巨大的情感鋪成(俗稱哭點),緊接著,在十分鐘之後會接著另一波的情感波瀾。這種連續兩波的情感波瀾,是本劇的固定公式,還蠻奇異的,並不常見。尤其要在一波情感峰頂上,在推向另一個波峰,是必須要有相當的敘事技術。

.
(四)國/家的意識形態

前面的敘事技術,都是為了在戰後70年,傳遞(同時也思考)日本人的一種精神,也就是國與家、天皇與人民之間的「上下一系」的意識形態。《天皇的料理番》有好幾個場面是在家務與國事之間參差映照,像是故事前半段,篤藏與他哥哥,一個是在國家的層次為天皇奮鬥,另一個則是生病在家為自己的生命奮鬥,兩種奮鬥透過信件來產生關連性,像是國與家像是「一體兩面」。這是日本文化中十分重要的權力體系,透過「上下一系」的想像,來構聯「皇民性」,建構日本人的主體性。

.
(五)「吃」做為一種生命

上述的意識形態,主要透過「吃」來串聯,天皇的「吃」與百姓的「吃」透過篤藏的手,被連繫在一起,像是劇中關東大地震後,御廚篤藏在災區煮飯給災民吃,災民一邊說著道謝,一邊嚷嚷好吃,這種「上下一系」關聯性表露無遺。不過,更重要的,也是本劇更動人的討論是,經由「各種吃」來構成生命的解釋。例如,第一次吃到超好吃的炸豬排,想要給家人嘗嘗這種滋味,或是,篤藏不做菜給自己的小孩吃,擔心小孩會因父親的身分而太過驕傲,或是,篤藏為了妻子的病而苦心鑽研健康食材。人生的各個階段、各種情感、各樣情緒,在本劇中都與「吃」緊密的結合;反過來思考,「吃」原來就是生命中幾乎是本質的東西。

.
《天皇的料理番》一劇結束於二次大戰場景,必定是一種歷史的檢討了。本劇經由秋山篤藏的一生來思考日本的「近代性」,也就是皇民意味著什麼?什麼是好的日本人?以及如何完成這個程序?這部劇不只是細緻的娛樂,也是工整的思辨。